当前位置:睿龙PCB抄板 >> 新闻中心 >> 联想未来可能被收购

联想未来可能被收购

时间:10-04-14  热度:

  近日,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发布了2009年PC厂商全球发货量的榜单。在这份榜单中,排名前五位的公司分别是惠普、宏碁、戴尔、联想与东芝,其后分别为华硕、苹果、索尼、富士通-西门子与三星。
    细究这份名单后发现,时下全球主流PC厂商中,联想的处境最尴尬,未来可能的一种命运就是被其他PC厂商收购。
    众所周知,在N屏大融合的态势下,硬件+软件+服务的全业务竞争模式将成为主流,终端厂商原有的产品与技术将日趋同质化。在这种情况下,它们的生存之道似乎只有两种:转型以打造全业务模式,或将终端生产规模与成本优势做到极致,从而在未来产业链中占据生产环节。本着这种眼光,我们来看看PC厂商排名前十的各公司的生存处境。
    为了便于分析,我们先将这份榜单中的公司分为三个派别:美国系的惠普、戴尔与苹果;日韩系的东芝、索尼、三星、富士通-西门子(该公司为日德公司合资,暂且归入日系分析)和中国系的宏碁、联想与华硕。
    美国系的苹果,在乔布斯的引领下已杀出了一条血路,成功打造了硬件+软件+服务的业务模式,成为业界的楷模,吃穿自然不愁,股价的一路狂升就是明证。
    惠普公司的PC出货量排名榜首,而且其软件与服务已成为公司的主业,进退自如。
    戴尔公司排名第三,而且已开始着手转型,比如公司重砸39亿美元收购IT服务供应商佩罗系统公司就是最新例证。
    与美国系的PC厂商相比,日韩系的东芝、索尼、三星、富士通-西门子,一方面因排名靠后,没有规模化优势,也没有人力资源成本等优势。美国系的同行虽也没有人力资源等成本优势,但在全球资源整合上,已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代工厂商建立了融洽的关系,转化了此方面的成本。
    而日韩系公司在此方面却做得并不成功,其在生产外包方面进行的探索不太顺利,并没有成功地将本国高昂的生产成本转化出去,目前这已成为它们参与竞争的劣势之一。
   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,日韩系PC厂商在PC版图中将日趋没落,这是很难改变的趋势。但它们的优势在于,PC只是它们公司的一个副业,三星、索尼、东芝以及富士通-西门子等莫不如此,它们从PC业中抽身而出的能力强劲。
    反观中国系的PC厂商,宏碁凭借一系列的成功并购与上网本的成功,目前已超越戴尔,排名榜眼。而他们的目光更是剑指状元宝座。
    在2010年的公司春节晚会上,公司CEO蒋凡可·兰奇(Gianfranco-Lanci)就毫不掩饰公司的雄心:公司将努力实现既定目标,即超越惠普,争夺PC行业头把交椅。从而将终端生产做到极致。
    现实中的表现也支持他们的雄心。
    在2009年全球发货量上,惠普以19.3%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,但同比增长率仅为11.3%,而宏碁的占有率为13%,落后惠普近六个百分点,但同比增长率高达29.4%,为惠普的近2.6倍,按此速度,两年后,宏碁就可能实现对惠普的成功超越。
    中国系的另一主将华硕,虽排名中游,不存在过多的规模化优势,但公司的其他产品,主板、显卡等做得有声有色,目前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主板生产商,显卡的产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二,光存储产品产量也是全球前五名,且该公司的产品线涵盖从主板、显卡到光存储设备,延伸到台式准系统、服务器、笔记本电脑、PDA随身电脑、宽带网络设备、无线通讯设备、数字信息家电以及移动电话等。
    而联想则是另一番情景。
    规模上,公司2009年的出货量仅以8.1%的占有率排名第四,与第三的戴尔相差4.1个百分点。如果固守PC市场,已无多少规模化优势。但转型也不易,因为公司产品比较单一。
    正是因为处于这种夹心层,联想的尴尬造就了公司战略的飘移不定,而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尴尬。比如在2008年初,公司卖掉手机业务,以便更专注于PC市场的开拓,但在22个月后又与联想手机“复婚”,并推出移动互联网战略。
    生产端无法建立核心竞争力,转型又很难实现,左右为难下的联想,未来可能会被收购,或与其他PC厂商如宏碁联手合作。理论上说,宏碁的最大市场弱点就是中国大陆市场,联想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大陆市场,如果采取合并或其他方式实现联盟,可以实现优势互补。